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175亿估值的新材料独角兽完成Pre-IPO轮融资!头部PE/VC、国家级产业基金“潜伏”
随着新材料行业热度的上升,不少项目的估值也水涨船高,而因为关注新材料的机构增加,项目额度也变得不那么好拿。

《科创板日报》9月23日讯(记者 敖瑾)近日,新材料厂商德尔科技宣布完成20.36亿元Pre-IPO轮融资,由安徽交控招商产业投资领投,青创伯乐、美亚梧桐等跟投。本轮融资完成后,德尔科技估值达175亿元。

截至目前,成立于2014年的德尔科技已完成三轮融资,参与的投资方包括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红杉中国、深创投、同创伟业以及国投创业等引导基金和头部机构。

有知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德尔科技已有明确的上市规划,“现在快进入静默期,具体时间点不便透露。”

其进一步表示,目前公司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营收方面在去年已经达到亿元量级,“今年来看还会有更大的增长,营收保持翻一番的速度,利润增速则更快,达到2-3倍的水平。”

针对上述情况,《科创板日报》记者于23日上午致电德尔科技,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福建跑出的新材料独角兽

天眼查显示,德尔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10.24亿元。据公司官网,其致力于氟化工全产业链布局,主要从事化工基础材料、含氟电子气体、半导体高纯试剂、新能源材料及其它多系列含氟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半导体芯片、LED芯片、平板显示、通讯光纤、动力和储能电池、特高压输变电、光伏发电等。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则信息介绍,当前德尔科技产品已经进入三星、东芝、台积电、英特尔、中芯国际和国家电网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公开资料显示,德尔科技创始人为华祥斌。

根据《闽商报》报道,出生于1973年的华祥斌最早仅为一名水泥厂的普通车间工人,后一路成长为工程师。2007年,其开始创业,专注氟化工下游产品的深加工,后出于对基础化工原料发展空间有限的判断,转型做半导体材料。最终在2014年,其引进中国核工业技术、管理和经营团队,在福建龙岩市上杭县创立了德尔科技。

融资情况方面,2020年末,德尔科技进行了首轮融资,参与方主要为福建当地的投资机构,包括鑫九投资、福睿基金等。

2021年8月,德尔科技进行了A轮融资,总规模11.8亿元。这轮融资共有30个投资方参与,汇集了国家级的引导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CVC以及头部VC/PE。

一年多后的今年9月20日,德尔科技宣布完成Pre-IPO轮融资,总规模20.36亿元,估值达到175亿元。

参与A轮融资的同创伟业,其合伙人陈凯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新材料领域本身属于偏重资产,但也要看项目自身选择的发展模式,“如果项目只选择做一个单品,投资的规模就可以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甚至都不需要融资,这样就可以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但德尔科技选择的是做一个大的新材料平台,材料品类比较丰富,需要的资金投入就比较大。这个行业肯定是需要资金,但倒也不是说它就需要靠一直持续的大额融资来进行下去,而德尔科技本身真正对外融资次数其实也不多”。

其表示,德尔科技的第一轮融资,主要是面向内部老股东、创始团队,包括员工平台投资,第二轮是同创伟业等参与的轮次,第三轮即为本次IPO前增资。“其实融资主要是两个目的,一个当然是资金推动项目完成后面大的规划,另外也是通过融资积累外部资源,像同创伟业作为投资方,本身在半导体和新能源也进行全产业链的投资,和德尔科技能产生很多互动,有些被投项目也可以成为德尔的客户。”

投资逻辑方面,陈凯表示,主要有两大核心,一方面是新材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大赛道,另一方面是很多细分门类都属于“卡脖子”领域,“对资本市场而言,一方面是关注项目的成长性,另一方面是稀缺性。在硬科技领域,通常会看到的是,业绩好的项目可能技术不是那么硬,特别硬的项目业绩又不是特别好,可能还是处在亏损状态,但德尔科技这两点都做得还算不错。”

其透露,德尔科技目前业绩增速较快,“我们2021年投的时候到现在,它的收入基本保持的是同比翻番的增速,利润增速就更快了,大概达到同比增长2-3倍的水平,去年就已经达到了几个亿的规模,今年会有更大的增大。”

23日上午,《科创板日报》记者联系了德尔科技,以了解其经营情况及更多资本市场方面的规划,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新材料投资从寂静到喧嚣

新材料无疑火起来了。

《科创板日报》在此前的新材料领域专题报道中曾援引数据,据财联社创投通不完全统计,近6年已有超过180个新材料专项基金完成备案,且大型国企、部分A股上市公司也深度参与其中。而在2011年至2015年,合计仅成立21家。

对此,长期关注硬科技领域的陈凯表示,投资热度的增长跟产业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

“国内经济过去来看,更多的是模式创新类,这块支撑了我们过去的高速发展,但模式创新的红利期基本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到目前阶段,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还是从产业发展角度,重心都在向硬科技领域转移,现在大家形成的共识就是向高端制造提升,越往高端升级,就越离不开上游和产业的关键技术支撑了。新材料是典型的上游环节,当前新材料整个国家层面在推动,企业也在推动,整个热度由此起来了,然后投资的热度才起来了。”

投资热度的上升,也意味着泡沫的产生。

有不愿具名的新材料领域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材料行业热度的上升,不少项目的估值也水涨船高,而因为关注新材料的机构增加,项目额度也变得不那么好拿;且行业中开始出现一些“比较虚的项目”,“实际生产和技术水平不好说,但把自己包装得很厉害,再加上资本的涌入,哄抬项目估值,再上市套现。”

陈凯则表示,泡沫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产业发展起来的一个阶段,它不好的地方在于,容易催生浮躁情绪。

“在行业中,我们也看到有不少企业,并没有在真正做事,而是善于讲故事,To VC融钱,最后并没有把事情做出来;一些不那么擅长讲故事的企业,反而阶段性地融不到资金。但在某个时间点融了很多钱,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模式创新可能比的是谁的融资能力强,钱多就可以把对手全部淘汰,一两年就把格局给定下来了,但硬科技还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关键还是看企业是否具备长期的创业能力,很多时候钱肯定是很重要,但光有钱还不够。”

创投风向标 新材料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