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12年“老兵”谈卖方研究,安信证券家电首席张立聪:分析师要敢于发声,研究要坚持有态度有深度
研究员在伴随行业起起落落穿越几个周期之后,对个中产业机会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财联社9月21日讯(记者 黄靖斯)在85后女所长邵琳琳的执掌下,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正以全新面貌归来。

不断充实的研究队伍中,既有着80后为代表的一波中生代的支撑,也有着90后研究新星力量的注入,有冲劲、有干劲,成为新团队的特色。家电行业首席张立聪就是团队中的80后代表。

2010年,毕业刚跨出北京大学校门的张立聪便选择了卖方研究赛道。他的12年研究生涯从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再到安信证券,但始终专注于家电行业,目前是安信证券家电首席分析师,同时担纲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及消费组组长。

“眼界”是张立聪认为他从卖方研究中获取的最大财富之一,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增加对产业以及世界的认知,了解社会的运转,把握产业最前沿的发展趋势。

在安信证券,张立聪带领团队多年上榜新财富,并在短期内攀升至家电第二名,长踞各类评选榜单前列。对于研究,张立聪的自我要求是“有态度有深度”,在他看来,这意味着要输出有价值的投资意见,提出及时、独立、客观的研究观点。

“有深度有态度”同样是张立聪对于团队成员的要求,秉持的原则是不做阳光普照式的推荐。目前,安信证券的家电组共有6人,除张立聪外,还有李奕臻、韩星雨、余昆、陈伟浩、杨小天等后起之秀,年轻、视野广阔、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是张立聪对团队成员的评价。

研究要坚持“有态度有深度”

对于深度和态度,张立聪有其衡量标准。

所谓深度,要求研究员能够清晰勾勒出比较明确的产业机会,包括对于市场空间的测算以及行业未来增速的研判等等。而得出结论的背后,张立聪认为必然是基于大量的考证调研、严密的逻辑推演、充分的行业沟通等等。

至于态度,张立聪的看法是,卖方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视角和坚定的信念,敢于向市场发出不同的声音,他也就此举例:“你推的股票跌了,敢不敢站出来坚持观点?这需要勇气,还需要扎实的研究功底。而这背后,更需要敏锐的感知能力、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和坚定的信心来支撑。”

由此,张立聪对于一味唱多的做法也表现出不一样的看法,“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其变化周期和起落,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分析师的初衷应该是寻找被错误定价的投资机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为客户指明哪些行业是有机会的,哪些没有,而不是一味看多。”

对于行业的内卷,张立聪倒云淡风轻,他认为激烈竞争一直存在,并非近几年特有,反而有竞争才能推动行业进步 。

“我们还是希望帮助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堆砌无效的服务。至于内卷与否,主要在于是否能为投资提供价值。只有坚持做正确的事,挖掘有价值的投资标的,为公司和社会创造价值,就能避免无效内卷,提升自身竞争力。”张立聪的态度也十分明确。

在长期路演的职业要求及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卖方分析师往往练就了行云流水的超常语速。有意思的是,和同行相比,张立聪的回答反而显得不紧不慢。当被问及“分析师如何快速崭露头角”时,他更认同的做法是“慢慢来,比较快”。

他认为卖方分析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勤奋踏实,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有敢于向市场发声的勇气。对此,张立聪也建议,“新人分析师应努力建立与买方机构和产业界的关系,多与市场沟通,大胆传递自己的观点。”

自下而上的产业链研究和跟踪体系

作为家电行业12年的老兵,在研究方法论上,张立聪建立了自下而上 的产业链研究和跟踪体系:“需要考虑家电上下游的供需关系,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以及房地产景气度和家电消费刺激政策等外部变量,力求搭建完善的家电行业研究体系。”张立聪进一步介绍。

具体而言,张立聪认为基于家电作为消费和制造复合行业的属性,在研究的时候,两方面的相关性都必须兼顾。比如从消费的角度去探讨时,更多考虑人口红利、居民收入状况、地产行业情况等等指标;而从制造业的角度则更多涉及供给端和需求端,比如疫情因素、宏观经济影响、产能情况等等。

在研究成果上,张立聪团队持续发布了“草根系列”“史鉴系列”“算账系列”“厨艺系列”等主题深度报告,年初以来,其关于海尔智家全球化发展的观察、美的集团管理机制的拆解、集成灶开店条件的剖析、空气能赛道需求爆发的洞见等系列报告也备受业内关注。

谈到对新赛道的挖掘,张立聪略显自信:“今年除了对传统家电赛道保持紧密跟踪,我们还挖掘了空气能热泵等新赛道,即使在股价波动的时候,也依然坚定看好长期的产业机会。”

对安信研究的“文化认同”是关键

2021年,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经历了一波核心骨干出走的阵痛,置身其中,分析师或多或少面临着去或留的艰难抉择。昔日一些并肩作战的同事早已改换门庭,在回答“为何依旧坚守”时,“文化认同”是张立聪的答案。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宏观策略高屋建瓴、行业研究脚踏实地,在行业内也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张立聪认为。

更重要的是,张立聪也明显感受到公司近年来对研究中心的持续投入,在他看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已逐渐步入正轨,“现在是最近一年以来人员配备最齐全的阶段,新鲜血液的补充有效发挥了‘鲶鱼效应’,互相之间的磨合配合也不错。”

面对记者关于“如何看待公司人员流失”的追问,作为行业老兵的张立聪十分淡定,“高频流动是卖方研究的常态,高流动另一面反而意味着市场对分析师的高需求,某种程度上是好事。”

事实上,安信证券研究中心人员流失的“烙印”正逐步褪去,奉行长期主义的“家文化”之下,成员不再是“雇佣军”。在全市场一流的头部标杆型研究中心目标下,产业思维、长线思维、内部协同和支持、重点行业重点关注则是安信研究中心重点强调的四大抓手。

在“不拘一格、能者居之”的用人标准下,安信证券分析师阵营日渐兵强马壮也肉眼可见,一波90后新星冉冉升起,比例已从半年前的50%提升至75%,策略首席林荣雄,制造组的汽车首席徐慧雄、机械首席郭倩倩、电新首席胡洋等都是其中代表。

多行业交叉研究,尽量避免“一叶障目”

作为团队中的前辈,张立聪也特别重视对新人的提携,研究之余,他更需要分配出一部分精力组建和管理自己的团队。至于挑选团队成员的标准,张立聪并未设置学历等硬性门槛,他更看重的是软实力,“希望踏实勤奋,听说读写门门优秀” 。

具体的要求是,能具备“金融+产业+技术”的复合思维,具备较强的逻辑完备性、事件敏感性和业务前瞻性,能有效维护与客户、上市公司、产业专家等的关系,具备资源整合能力。

除了行业首席外,张立聪另一个身份是安信研究大消费组的组长。“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作为组长的张立聪尤其重视各团队的学习和借鉴,尤其是交流不同团队对上市公司及各自行业发展的看法,借此,他想达成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交流,大家能扩大视野,学习不同行业的研究方法。”

从覆盖家电到带领大消费团队,身份的转变对张立聪在研究框架、行业研究的认知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看来,“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追踪指标,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学习和思考。在了解了酒、家居、医美、鞋服等等领域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家电,确实会触发很多比对的想法,也更能把握产业和股价节奏,对我们的研究、推荐也起到了帮助作用。”张立聪同时认为,多行业交叉借鉴,至少能尽量避免“一叶障目”的情况发生。

当下更是修炼内功的时候

不同于前些年投资者的趋之若鹜,随着疫情、经济等叠加因素的影响,消费赛道的“寒意”几乎蔓延到当中的每个行业。作为距离市场最近的群体之一,张立聪也清晰地认识到消费研究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他坦言,近两年,疫情反复和海外通胀对消费板块的影响较大。但他相信,短期扰动因素终将过去,其支撑逻辑是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变化,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恒不变的:“假以时日,消费景气度会逐渐复苏,机构关注度也会持续回升。”

在经历赛道起落的过程中,张立聪也意识到,景气不好的时候,更是研究员修炼内功的时候。“这种时候做推荐,会遭受很多的质疑,但这些质疑会倒逼研究员自己把一个个问题理清楚,打磨出经历多方拷问、还能站得住脚的观点。”张立聪表示。他始终相信,靠谱的研究员最终大概率能活下来,在景气向好的时候发挥更大作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作为过来人的张立聪认为,研究员在伴随行业起起落落穿越几个周期之后,对个中产业机会才会有更深的理解。对此,张立聪也提到了卖方的工匠精神,“这个行业既需要不断为市场寻求最好投资者机会的买方研究,也需要一群长期吭哧吭哧用‘笨功夫’做行业研究的分析师,买方和卖方有机结合分工,才更有利于市场的长期进步。”

券商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