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减持质疑仍不断!复星医药下一增长点靠什么?业绩会这样回应
虽然短期内控股股东的减持可能会带来影响,对股价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复星医药如何把握好未来的增长点或许才是关键。

《科创板日报》9月8日讯(记者 朱洁琰) 继片仔癀(600436.SH)、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之后,又一医药公司因为大股东减持而引起轩然大波。

9月2日,复星医药(600196.SH)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复星高科技”)计划以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复星医药总股本3%的A股。按9月2日公司总股本计算,即不超过8008.97万股A股。若以公告日9月2日收盘价40.21元每股计算,该减持计划全部实施,此番减持套现约32.21亿元。

据悉,这是复星医药自1998年上市以来,控股股东对其进行的首次减持。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复星医药股价在次日随即应声跌停。

之后在9月6日晚,复星医药再发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合计18人将增持数量不低于46万股公司股份(包括A股及/或H股)。

但这一举动却引来中小投资者更大的不满。今日(9月8日),恰逢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复星医药举办2022年中报业绩说明会。期间,《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关于大股东减持高管增持的质疑又被投资者反复提及。

投资者的主要质疑点在于,大股东减持8000万股,高管只增持46万股,“这太杯水车薪了”。

对此,有资深投行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解读称,减持本就是股东权利,投资者不能预期大股东永远不会减持,也没理由要求高管一定要对等增持。但是,刚做完定增就减持,引发股价下跌,或是大股东欠考量。“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还要尊重投资者,选择对市场影响最小的减持方案,也许更好一些”。

遭大股东减持 基本面发生变化了吗?

控股股东复星高科技为何选择在这个“不恰当”的时候减持?这也是投资者们的疑惑。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复星系年内频繁做减持操作,已相继减持了海南矿业、青岛啤酒、中山公用、泰和科技、复星医药和金徽酒等公司。粗略统计,复星系年初至今从上市公司方面套现超100亿元。

有市场分析认为,这或与其急需回流资金增加流动性相关。

《科创板日报》记者又与复星医药方面取得联系,公司对控股股东此次减持则回复称,控股股东一直支持复星医药发展,此次减持系其自身经营计划需要。控股股东不会发生变化,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也不受影响。而管理层增持则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内在价值的认可。

那么,复星医药的基本面是否有发生变化?

复星医药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213.4亿元,同比增长25.88%,净利润同比减少37.67%至15.47亿元。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复星医药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62亿元,同比增长18.57%。(记者注:受复星医药所持有的BioNTech股票价格波动影响,上半年,复星医药非经常性损益为-3.15亿元,同比减少12.27亿元。)

具体到业务层面,自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复星医药在抗疫产品上的布局动作频繁,涉及新冠检测试剂、新冠疫苗、新冠药物等。其中,与德国生物公司BioNTech合作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也成为近两年复星医药最为外界瞩目的产品。

2021年3月,复必泰被纳入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接种计划,2021年9月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展接种。2021年,复必泰系复星医药的“主力产品”,据2021年年报,该疫苗在港澳台的销售量为2206万剂,实现销售规模超10亿元,成为复星医药三个年销售规模超10亿元的制剂单品之一。

不过,复必泰内地注册进展慢于预期。而随着国产mRNA新冠疫苗陆续进入临床后期,以及新冠疫苗红利的逐渐消失,复必泰能够为复星医药带来的想象空间也越来越小。

一位长期跟踪公司的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复星医药作为本土医药企业的代表,在合作、引进、转化的打法上显著有别于国内其他药厂,更像一个“海淘买手”和投资人。“从发展历程来看,公司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都称得上成功”。

“但在近两三年,由于医保改革、集采政策、以及疫情相关产品迟迟未能打开局面,加上净利润中投资收益占比过大,又导致公司股价在医药行情一泻千里的时候难以撑住。”对方表示。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复星医药近期定增仍然成功发行,或说明投资人对公司的质地依然认可。”对方又补充道。资料显示,今年7月,复星医药历时近2年的定增终于落地,最终发行对象共10名。其中,高毅资产获配近20亿元,位列第一。发行完成后,高毅资产跃升为复星医药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78%。

与此同时,另有私募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相比控股股东减持,市场其实更应关心,复星医药下一步业绩增长该靠什么?

重点向创新药调转

关于未来的业绩增长点,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在今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称,主要是来自创新药业务。包括:已上市生物类似药01、02、03、04和生物创新药PD-1,CAR-T的高速增长;小分子创新药阿兹夫定(商品名:捷倍安)、苏可欣、奥康泽、欧泰乐已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即将上市的Parsabiv,RT-002,SAF-189、FCN-159、FCN-437c等自研和BD创新药也将为公司提供很大的收入贡献。

复星医药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已将重点向创新药调转。

2022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营收25.50亿元,同比增长49.56%,主要系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等新产品和次新品的收入贡献所致,后者在复星医药制药业务中的收入占比已超过25%。

复星医药管理层还在业绩说明上披露了阿兹夫定的最新商业化进展:截至目前,阿兹夫定片已在甘肃、河南、海南、吉林、黑龙江和广东等多省市完成医保挂网,定价为270元/疗程。为提高阿兹夫定片的终端可及性,公司已与国药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推进全国渠道网络覆盖。

此外,海外业务对复星医药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升。

据2022年中报,复星医药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收入达75.92亿元,同比增长了46.06%,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5.58%,同比提升4.92个百分点。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自2020年中报以来,复星医药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收入增速始终维持在20%以上,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国内市场的营收。

吴以芳在复星医药2022年度中期业绩媒体沟通会上曾表示,复星医药在印度、非洲、美国、欧洲、日本等重要的海外战略市场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下一步要在海外市场实现研发、注册、商业化甚至是制造能力的本地化,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虽然短期内控股股东的减持可能会带来影响,对股价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复星医药如何把握好未来的增长点或许才是关键。

生物制药 医药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