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券商资管分化进行时:前二与其他券商收入显性断层,广发等4家资管收入占比超三成,六成正增长
资管江湖向来强者恒强,今年也不例外。上半年资管净收入超过10亿元的券商有5家,去年为6家,掉队的是国泰君安证券。

财联社9月4日讯(记者 黄靖斯)资管新规元年,“轻装上阵”的证券公司均已交出上半年成绩单,尽管同样受到权益市场拖累,但券商资管业务上半年总体表现平稳。

据东财choice统计,上半年,42家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合并报表)共计219.56亿元,较去年的229.79亿元小幅下滑4.45%。尽管增速普遍下滑,但较全行业情况来看(上半年增速-7.94%),上市券商资管业务仍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资管江湖向来强者恒强,今年也不例外。上半年资管净收入超过10亿元的券商有5家,去年为6家,掉队的是国泰君安证券。

5家券商均为清一色的“老面孔”,分别是中信证券(55.34亿元)、广发证券(44.19亿元)、华泰证券(16.69亿元)、东方证券(13.95亿元)、海通证券(10.86亿元)。集中度方面,前五券商上半年资管净收入已占据行业半壁江山,今年占比为63.78%,较2021年的67.84%略微下滑。

在经纪和自营业务明显退坡的情况下,上半年资管业务对券商营收贡献率反而小幅提升,占营收比重为8.41%,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行业整体承压之下却也涌现了一批“小而美”的黑马型选手,这其中,中泰证券(162.03%)、西部证券(134.79%)、太平洋证券(112.08%)和东北证券(100.37%)4家券商上半年资管净收入更是实现翻倍,当然其中不排除基数原因。

券商系公募依旧是上半年“最会赚钱”的基金公司,6家净利润跻身“10亿元俱乐部”的基金公司当中,5家来自券商系,包括易方达基金(17.26亿元)、富国基金(11.22亿元)、华夏基金(10.58亿元)、汇添富基金(10.09亿元)和广发基金(10.02亿元);中小公募弯道超车也加足马力,中金基金(218.68%)、浙商基金(193.51%)、西部利得基金(98.43%)业绩增速突出,中信建投基金则是同比扭亏。

中信、广发、华泰领跑,业绩首尾差距悬殊

资管新规过渡期甫一结束,证券公司就迎面碰上了资管业务规模及收入普遍下滑的双重难题。

据中证协统计,截至6月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7.68万亿元,较期初下降6.74%。业绩方面,2022上半年42家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合并报表)共计219.56亿元,小幅下滑4.45%,总体实现了向资管新规元年的平稳过渡。

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前十阵营逐渐固化,不过今年有招商证券1家券商掉出前十,被光大证券取而代之。“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依旧领跑,上半年资管业务净收入为54.34亿元,同比微降2.47%。广发证券紧随其后,上半年资管收入为44.19亿元,同比下滑8.50%。

在今年的弱市行情中,前五券商的位次也出现了小幅轮动,华泰证券成为新晋的行业第三,上半年资管收入16.69亿元,增速为13.51%,主要得益于券商资管及公募基金以外的其他资管收入同比增长27%。

东方证券(13.95亿元)和海通证券(10.86亿元)则双双退步一个位次,分列第四和第五,上半年其资管净收入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东方证券下滑25.60%,海通证券更是大幅缩水超四成。据浙商非银团队判断,东方证券资管业绩退坡系AUM及费率下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五的券商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第一第二名上半年资管收入都在40亿元之上,但第三只第五名均低于20亿元,不足前两名的二分之一。

首尾差距悬殊同样是资管江湖“马太效应”的体现,上半年有18家证券公司资管净收入不足亿元,与排名前五的券商差距都在10亿元以上。垫底的3家券商分别是锦龙股份(0.07亿元)、南京证券(0.09亿元)、西南证券(0.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纪和自营业务双双开局不佳的情况下,资管业务尽管“存在感”不强,但对于券商营收的贡献度已有所上升。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资管净收入占营收比重为8.41%,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这其中,资管净收入占营收比重超过20%的券商有5家,超过10%的有10家,天风证券(45.13%)、第一创业(37.50%)、广发证券(34.78%)和财通证券(30.00%)的资管业务更是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来源。

4家券商资管收入翻倍,“小而精”资管打法各有亮点

在业绩普遍承压的情况下,42家券商中仍有24家券商资管净收入实现逆势增长,这其中,中泰证券(162.03%)、西部证券(134.79%)、太平洋证券(112.08%)和东北证券(100.37%)4家券商上半年资管净收入实现翻倍,当然这也与各家基数有关。天风证券(78.97%)、光大证券(57.90%)、华西证券(54.24%)和国联证券(53.20%)增速同样排名居前。

作为今年的最大“黑马”,中泰证券资管业务净收入达2.82亿元,顺利跻身行业前二十。对于业绩猛增的原因,中泰资管提及的原因是公募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和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截至二季度末,中泰资管的非货公募保有规模超过300亿,该数据在去年底尚不足200亿。

作为“小而精”的代表,中泰资管也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打法。公募业务布局上,中泰资管始终强调的是恪守能力圈,基于自己的特长禀赋来设置产品线,而不是跟风炒作。如结合权益方面的优势推出固收+策略的基金产品,后续公募FOF产品也将成为公司的发力点。

如何在震荡市中实现逆势大增?基数小自然是客观原因,但投资策略布局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忽视。西部证券的做法是首先确定中长期稳定收益、低回撤的投研战略,继而建立了以系统性的信用研究体系作为基础、完善的宏观利率体系为核心、重点品种深度研究加持的整体投研体系。

天风资管也提到,面对收益率波动加大的债市环境,公司在投资策略上运用杠杆套息、信用利差、收益率曲线骑乘、可转债策略等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销售与服务方面,天风资管不断深化现有渠道和客户合作,力求受托管理资金来源稳定、多样。

业绩分化下,喜忧参半是必然的。18家券商资管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其中也不乏头部券商。业绩缩水较明显的券商有红塔证券(-60.29%)、锦龙股份(-50.91%)、国泰君安(-43.02%)、海通证券(-40.72%)和兴业证券(-40.54%),而资管业务的大幅退坡无疑也成为上述公司业绩不佳的一大拖累项。

券商系公募“最会赚钱”本色不改,5家净利超10亿

2022年,在基金发行难成为行业常态的情况下,券商系公募的整体表现也难言乐观。据财联社星矿数据统计,上半年38家券商系公募基金净利润为138.10亿元,同比下滑9.29%,与去年同期业绩大好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券商系公募号称“最会赚钱”的本色依旧不改,上半年6家净利润跻身“10亿元俱乐部”的公募基金当中,有5家均来自券商系,分别是易方达基金(17.26亿元)、富国基金(11.22亿元)、华夏基金(10.58亿元)、汇添富基金(10.09亿元)和广发基金(10.02亿元)。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38家券商系公募中17家实现同比增长。这其中,中金基金业绩增速最快,上半年净利润为0.2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18.68%。浙商基金净利润增速也接近2倍,西部利得基金净利润也同比激增接近翻倍,中信建投基金则是同比扭亏为盈。

38家券商系公募中也有2家出现亏损,分别是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0.23亿元)及南京证券旗下的富安达基金(-0.14亿元),其中,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为连续亏损,而富安达基金则是由盈转亏。上半年净利润缩水较为严重的券商系公募还有红塔红土基金(-97.33%)、东吴基金(-62.10%)和国金基金(-60.61%),均为小型基金公司。

在增厚业绩方面,券商控股公募也为母公司带来可观利润,拥有强实力公募基金的券商尤其受益明显。以兴业证券为例,其控股的兴证全球基金上半年净利润为9.20亿元,兴业证券净利润为13.74亿元,考虑持股比例51.00%后,可大致计算出兴证全球基金对母公司的利润贡献率为34.15%。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和广发基金同样为母公司业绩做出了积极贡献。考虑持股比例51.00%后,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对国海证券的利润贡献约为27.51%。第一创业旗下创金合信基金(持股51.07%)对母公司利润贡献率为14.95%。广发证券控股的广发基金(持股54.53%)净利润为10.02亿元,对母公司的利润贡献率也达到13.02%。

尽管上半年券商系公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考验,从多家卖方研报观点来看,未来随着市场单边下行的情况结束叠加新发基金回暖,无论是券商资管和公募基金经营情况有望边际修复。

抢滩设立资管子,公募化改造正提速

2022 年上半年,监管层适度放宽同一主体持有公募牌照数量限制,为券商资管在公募基金业务领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作为公募赛道的“新兵”,券商也将面临与具有先发优势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激烈竞争,因此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强化投研水平,推动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进程,抢滩设立资管子公司,成为资管新规下券商谋求资管业务发展突破口的主流选择。

资管新规下,净值型资管产品需更及时充分展现产品投资业绩与风险,这对资管机构主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半年报中,多家券商对其主动管理能力的表现均有着墨。其中,申万宏源主动管理比重较去年同期增长111.24%,资产管理规模企稳回升;海通资管上半年管理规模962.87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950.71亿元,占比提升至98.74%;西部证券也表示,公司资管业务已实现结构型转变,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超过90%。

产品创设和投研能力也是各券商资管条线重点打造的护城河。东证资管上半年围绕投研能力不断拓展产品矩阵,布局医疗升级、ESG可持续投资主题基金,积极发展公司养老业务等;申万宏源完善产品图谱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现已形成7大类产品类型、18个产品小类、8大品牌标签的完整产品体系;第一创业正在丰富投资品种和产品线,打造 ESG、FOF投资先发优势和ABS业务特色,布局公募REITs业务;天风资管在ABS业务上也有布局,包括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和团队建设,深化与现有渠道及客户的合作。

2022年,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也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已有30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旗下的50只大集合产品完成公募化改造。总体而言,海通资管、银河金汇、安信资管、国元证券和信达证券等5家券商或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数量居前,完成改造的大集合产品在3只以上。从产品类型来看,转型后的大集合产品为货币市场型基金和纯债性基金居多,分别有24只和19只,两者合计占比达86%。

从各券商总体情况来看,截至6月末,海通资管全部17只产品中有15只已取得证监会批文,2只审批中。东北证券通过旗下子公司东证融汇已顺利完成全部存续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改造完毕仅仅是第一步,上半年各券商也在大力推进已完成改造的大集合投资和营销工作:国信证券重点发力现金管理等产品,持续拓展资管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覆盖;东吴证券大集合参公改造超额完成销售目标,正持续发力机构业务,积极拓展代销渠道。

监管抢滩设立资管子公司成为券商挺进资管领域腹地的重要落子。目前,已获批成立的券商资管子公司有21家,其中东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国君资管等8家具备公募牌照。另有11家券商资管子仍在等待一张“入场券”,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国信证券、万联证券、国海证券、华创证券、东兴证券、国联证券和华安证券等。

排队入场的券商资管子公司各自申请进度不一。6月17日,证监会对中金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申请文件提出反馈意见;7月12日,国金证券公告称,其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7月底中信证券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申请文件也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中信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将持续做好资管子公司设立筹备。7月27日,长城证券公告称,拟出资自有资金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长城资管。

券商动态 大资管追踪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