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新材料基金调查之一:市场关注度日益提升 投资逻辑差异明显
《科创板日报》记者分别采访川流投资、韦豪创芯、昇和投资和云岫资本等投资机构,就新材料市场的变化、投资逻辑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科创板日报》8月30日讯(记者 章银海) 8月以来,不仅火炬电子、华正新材等产业公司先后积极推动参与投资新材料类基金。同时,光刻胶企业欣奕华融资吸引到了中建材新材料基金、光谷产投、中金资本等10多家基金的投资。

据星矿数据不完全统计,近6年已有超180个专项基金完成备案,且大型国企、部分A股上市公司也深度参与其中。

为此,《科创板日报》记者分别采访川流投资、韦豪创芯、昇和投资和云岫资本等投资机构,就新材料市场的变化、投资逻辑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专项基金数量不断增多

近年来,名称中含“材料”的基金(以下称“专项基金”)数量不断增多,新材料市场投融资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据星矿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初至2022年7月末,已有超180个专项基金完成备案,而在2011年至2015年合计仅成立21家。

值得关注的是,专项基金中的LP除了普通投资人外,还有五矿集团、中国诚通、国盛集团等国企,以及部分A股上市公司。

其中,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为目前最大规模的专项基金;半导体装备材料基金则是国内第一家聚焦半导体装备材料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巴斯夫、索尔维、紫金矿业、立时集团、科思股份、闰土股份和七彩化学等多家国内外材料化学行业上市公司参与了川流新材料基金二期。

同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金石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华为哈勃、高瓴等投资机构通过一级市场、首发战略配售、定增、子公司引入战投等方式踊跃参与相关新材料企业的融资。

“制造业升级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长期核心驱动力,而材料在制造业升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及工业各个领域。国家近几年非常重视新材料产业,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支持,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有大量新材料企业。”川流投资管理合伙人时雪松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投资机构围绕着国家战略方向去布局,总体回报率是相对较高的。

韦豪创芯合伙人陈晓华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坦言,新材料在配方、工艺及环境等方面有着严格要求,存在技术壁垒,但本土化势在必行。“材料是个基础性行业,但国内相对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发展有所不足,新材料自给率不足20%。尤其是半导体材料,大部分都是进口,是‘卡脖子’的关键环节。”

“近几年一级市场的投资热点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教育、医疗等领域不停地转移,且市场空间和故事想象足够大,能够容纳大资金。”昇和投资创始合伙人郭雷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提到,相对而言材料类公司创业需要一些特定的人才,初创时所需资金相对较小。每个材料不仅有一定周期性,而且细分市场空间有限。

但从下游应用来看,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市场需求的爆发亦带动了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云岫资本合伙人兼CTO赵占祥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很多材料项目周期比较长,如果没有爆发点等催化因素,可能不会成长那么快。”

投资逻辑差异明显

“新材料相对传统材料在工艺、技术及应用市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投资上非常注重下游应用场景。”赵占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提到,云岫资本围绕着数据中心、汽车、手机等下游终端去寻找投资机会,至今已完成20多个新材料项目、累计交易规模超100亿元,重点关注新材料的国产化趋势和技术创新。

赵占祥认为,半导体生产制造的原材料,如光刻胶、硅片、电子气体等产品目前国产化率偏低,有较高的国产化提升空间。而碳化硅和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属于技术创新,中国和全球同步。

“我们只投泛半导体领域的材料,主要集中在前道晶圆制造、封装环节所使用的材料,以及第三代半导体。”陈晓华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韦豪创芯投资材料的逻辑主要基于生态体系来展开。不仅与所投的制造及封测厂商内国产化小组紧密联系,而且与清华大学、地方政府等一起创办孵化器针对产业做特定孵化。

多数投资机构从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投资和布局相关新材料公司,而川流投资则是少数以横跨材料行业作为目标的投资机构。

“我们长期关注新材料的产业进步,2016年起创立川流投资开始做新材料的研究和投资,从材料本身出发,每一垂直领域都做了大量梳理。部分新材料应用范围广泛,它的协同性可能会更好,且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应的市场会有不同的周期性波动。”时雪松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称,在做多个材料投资时,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中根据不同子行业周期的位置对投资组合进行构建和调整,使得基金回报更平稳。

相对而言,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的产业投资者则主要围绕产业链做投资布局,而以大基金为代表的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更青睐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

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金石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杭州金投等国资背景投资机构分别参与了沪硅产业定增、战略入股江化微子公司以及六方碳素A轮融资。

对于资金逐步涌入新材料市场的现象,昇和投资创始合伙人郭雷表示:“虽然钱过多涌入新材料行业会抬高相关早期项目的估值,但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新材料 创投风向标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