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程:商业航天需要多方共同支持,推动产量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演变,进入和利用空间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外空开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空前活跃。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演变,进入和利用空间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外空开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据我们统计的数字,中国太空经济规模也在不断增长,2022年我们统计的数字约为5800亿人民币。

7月20日,由泰伯网举办的WGDC2022第十一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上,王程从政策法规、行业发展和未来前景等多层面围绕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其看来,发展商业航天需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投资机构,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生态服务平台的共同支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主管部门对航天产业发展大力支持,相继出台了政策法规,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有序参与航天产业发展,同时,也在小卫星研制,运载火箭发射,频率和轨位使用提出了要求,有效保障了航天产业健康发展。

各个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发展规划行动计划,推进航天产业积极建设,形成产业发展聚集优势,目前我国共有9.5万家航天相关企业,近十年来商业航天融资应该在340多起,批复的金额243亿元,今天上半年就有21家航天企业宣布了融资,社会滋补进入加快了航天领域变革,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商业航天的未来应该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速转向消费级服务市场,面向大众多元化需求,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将空间信息与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综合惠民的新型信息消费服务产品,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

二是要积极拓展新领域,新业态,引导行业的高新技术,太空经济和商业资本融合,培育发展在轨服务,空间生命科学,太空旅游以及太空采矿等模式。

第三,理性面对风险和挑战,在新冠疫情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产业链、资金链,国际市场等诸多方面受到了影响,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交流,规避市场无序竞争,同时发挥市场主体的体制机制、模式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生动力,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帮扶,带动新兴市场发展。

四是要重视科普教育,中国航天基金会始终致力于航天人才的奖励和教育,覆盖了最优秀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我们也为中西部边缘地区,少数民族,以及港澳地区的青少年提供了和航天发射场,培育他们追求科学精神的梦想。

合 作 联 系:

专家自荐、直播短视频合作请联系:

胡女士,电话/微信:15889412300

专家观点分享、内容投稿请联系:

李女士,投稿邮箱:limengqi@cls.cn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