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针对微信计划在春节前全量开放微信小店的“送礼物”功能一事,腾讯方面回应称,目前“送礼物”功能正在逐步灰度中,以实际体验为准。 ②有微信生态人士分析指出,当前微信小店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缺乏用户在微信小店购物的习惯,需要逐步培养用户的消费意识;二是优质货品供应的品牌与商家相对稀缺。
7月8日,随着成都思科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鸣锣科创板,成都科创板上市军团成功突破16家,进一步壮大了硬科技企业上市队伍。
目前,成都科创板企业数量位列中西部第一。其中,成都高新区拥有10家,占据首席。科创板开市短短三年时间,成都高新区便以优异的成绩,在众多国家级高新区中崭露头角……
各地高新区科创力角逐 成都优势何在?
7月8日,成都思科瑞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科瑞”)顺利登陆科创板上市,成都又喜添一家科创板企业。
思科瑞于2014年12月注册于成都高新区,注册资金7500万元,主要聚焦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领域,具体服务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的测试与可靠性筛选试验、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失效分析与可靠性管理技术支持等。此次发行上市,思科瑞发行数量为2500万股,共募资13.88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成都检测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环境试验中心建设项目、无锡检测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流动资金补充等。
思科瑞的成功上市,意味着成都高新区迎来了第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上市公司数量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下,科技创新已经深刻影响世界格局,成为国家竞争力的角逐重点,亦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中心,而科创板则为科技创新建立良好的投融资机制,为资本支持技术创新提供底层架构。
近年来,国家级高新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从目前多地出台的上市倍增计划和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情况来看,各地“科创”属性愈发得以凸显……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新增了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目前,成都高新区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数达58家,还有6家企业在沪深港交易所及北交所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17家企业在四川证监局辅导备案,50余家企业完成股改,累计120余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400余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来看其他国家高新区的上市数据,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6月累计共有40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苏州工业园区科创板上市企业17家;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合肥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达7家;西安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7家;武汉东湖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长沙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3家;青岛高新区内已有高测股份1家企业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此外,科捷智能的科创板上市申报进度显示已提交注册。
对比之下,成都高新区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登陆科创板,同时也为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能增效。
上市纪录不断刷新的背后,成都高新区区域整体科创实力也不断增强。7月5日,据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2)》中显示,成都高新区在以国家级开发区为样本的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中位列第7位,较2021年度排名上升1位,而创新潜力维度是体现先进制造业园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上市培育成果显著 成都高新区乘“势”而上
自科创板开板以来,登陆的企业在各产业、各领域中熠熠生辉,囊括了前沿新材料、卫星应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30余个科技产业,科创板的“硬核”属性也日益凸显。截至6月30日,科创板已有上市企业432家,IPO募资逾6100亿元,总市值突破5万亿元。
从地域方面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近几年随着四川科技实力整体的增强,四川科创上市企业排名进入了前十,与安徽并列第7,拥有1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其中,成都高新区拥有10家、龙泉驿区2家、天府新区1家、青羊区1家、双流区1家、大邑县1家,四川内江市1家,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半导体、电子信息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成都共有9家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创造了同期历史最佳上市记录。其中,9家上市企业中,6家来自成都高新区。
成都高新上市军团强势崛起,由何而来?
区域科创属性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持续活跃的背后,离不开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成都高新区聚焦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从人才发展、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多角度出台政策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助力企业上市方面,成都高新区不断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机制,建设了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和上市工作“五化”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通过市场化手段并对接资本市场,多层级培育优质企业,为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量身打造金融服务。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成功入选了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十百千万”专项行动首批实施单位,并成为建设首批10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将打造集金融服务创新、科技政策办理、科技企业培育、资源整合对接为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综合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区拥有以盈创动力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成都高新区聚集。盈创动力在企业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聚焦“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服务+盈创学社辅导+产业孵化”五大服务体系,服务了大量中小企业。今年1-6月,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共为240家企业贷款12.07亿元,放款金额同比增加13.97%。
良好的区域营商环境也为上市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肥沃土壤。记者梳理成都高新区2021年41家上市企业年报发现,有36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近九成,分别来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等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领域;其次,实现净利润超10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4家增加为5家,其中,通威股份、四川路桥两家企业实现净利润超50亿元。
“上市军团”彰显硬科技实力 生物医药表现亮眼
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首批25家公司登陆科创板,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迈出重要一步。2020年4月,西南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都先导在成都高新区诞生,也成为了成都高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短短两年多时间,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企业增长到了10家。今年下半年,成都高新区还陆续有企业上市,科创板企业队伍将迎来新的“高潮”。
细数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都高新10家企业中生物医药领域占据近半壁江山,包括成都先导、欧林生物、苑东生物、海创药业4家。
生物医药是成都高新区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现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完善的产业生态圈。记者获悉,2021年,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科技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今年4月,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值得注意的是,海创药业研发投入位居四川省科创板企业之首,公司专注于癌症及代谢疾病等重大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研发,2021年研发投入2.65亿元,主要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上市申请。
除了生物医药领域有了喜人的硕果外,从产业来看,无人机领域,成都已经有三家本土公司成功上市。其中,成都高新区就诞生了2家科创板“无人机股”,分别是纵横股份、中航无人机。
当下,伴随着电子、通信、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在工业无人机领域,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崭露头角”。纵横股份深耕工业无人机领域,其研发和办公地位于成都高新区,数据显示,纵横股份在行业市场内的无人机保有量超过3000架,总飞行时间超过30万小时。
此外,6月29日,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中航无人机公司实际控制人航空工业此前表示,这预示着航空工业“翼龙”系列无人机研制、运营、销售的市场化进程将再次加快。
纵横股份主要进行无人机飞控研发以及新功能测试,中航无人机则利用高端无人机产业链“链长”的优势,联合军科委、民航局、中国移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航空工业成都所等多个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在集聚效应之下,城市与企业实现“共赢”。
事实上,不仅是科创板企业,成都高新区其他上市企业亦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着十足的硬科技底色。去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1全球独角兽榜》。榜单显示,成都共有5家企业登上全球独角兽榜,较去年新增了1家,其中,医联、新潮传媒、准时达、1919,均为成都高新区企业。此外,在硬科技领域,成都高新区还聚集了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开拓者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科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
数据显示,成都高新区目前已聚集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315家,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5万家,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1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