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财联社时评】快速释放消费动能 夯实制造业回升基础
下半年政策发力点仍需聚焦在产需端,在稳定制造业生产景气的同时,提升消费需求端对生产的正向拉动作用。

下半年开局之际,一些信息和数据显示国内经济正在逐步走出低谷。7月1日,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录得51.7%,高于5月3.6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三个月的收缩趋势,重回扩张区间,并且为2021年6月以来最高。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录得50.2%,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

但应该看到,这些数据细项指标中体现的趋势仍然有喜有忧。以官方PMI为例,正面来看,随着疫情形势趋缓,在金融、产业投资政策的刺激下,6月份的企业投资和经营信心正在快速恢复,接受调查的21个行业有13个行业PMI处于扩张期间;不足的一面是,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升至51.6%,连续5个月环比上升,显示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仍有待挖掘。事实上,受疫情影响的消费不足是导致Q2增速预期下调的主因。

笔者认为,下半年政策发力点仍需聚焦在产需端,在稳定制造业生产景气的同时,提升消费需求端对生产的正向拉动作用,实现由政策外力修复向内生动能激活转变,才能稳固来自不易的经济恢复基础和势头。

从目前信息来分析,下半年内外需求恢复总体尚属乐观。首先看出口方面,随着疫情逐渐受控、复工复产加快,中美贸易战缓和,出口订单稳步回升。5月份我国外贸出口308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9%,比4月份3.9%的出口增速回升了13个百分点;截至6月20日我国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大幅改善,6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环比回升3.5%。

但是,外需市场依然受俄乌冲突扩大化、美国经济恢复和国际油价对航运价格的压力等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第三季属于出口淡季,政策依然不能放松对出口的促进措施力度,如降低出口制造业各项成本,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将“保主体、保订单、保市场、保信心、保履约”的稳外贸政策落实。

在内需方面,疫情除了直接拉低消费之外,对经济的影响也制约收入和消费信心。刚公布的央行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收入信心指数为45.7%,比上季下降4.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先行指标数据显示,2022年6月,21个行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3%,环比上升5.7个百分点。归属于消费领域的航空运输业、住宿业、铁路运输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餐饮业等16个行业高于60%,显示未来数月消费领域复苏有迹可循。

笔者认为,随着疫情的缓解,预计上半年被压抑的消费存量与政府消费促进政策带来的增量将得到集中释放。下半年的政策组合拳上,也应该继续出台包括促进新能源车消费、发放消费券鼓励文旅餐饮消费,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活动,金融机构开发多样化消费信贷产品等具体举措来促进消费,进一步夯实和回填6月份制造业的产出,从而让经济恢复基础更坚实。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