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央行副行长: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和规模控制在合意水平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周四表示,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

财联社6月23日讯(记者 张晓翀)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周四表示,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

他进一步指出,要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和投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意的水平,与总量型的政策工具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水平同市场利率水平之间相差通常不是很大,所以不会对市场化的利率体系造成太大的影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

市场人士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再贷款再贴现类工具,主要包括已存在的再贴现、支小支农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及正在创设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物流业再贷款及民航专项再贷款等。

每个工具其优惠利率、发放对象、使用额度均不相同,央行会根据各行业特点设置相关细节,均采用“先贷后借”的机制安排。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原理是商业银行按照央行的要求对特定行业进行信贷投放并获得低成本的准备金“报销”,这对于小型银行来说极具吸引。

他们并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作用是意图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国内疫情发生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又部分的担当了纾困的作用,即使用结构性工具可以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及企业提供定向支持。

信达证券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我国仍在坚持正常货币政策,央行对于总量工具的使用有度。结构工具辅助投放流动性,有助于维持政策稳健性。

陈雨露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的。通过结构性工具既能够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央行在设计结构性政策工具时,坚持顺势而为,按照目标一致性的原则,来建立激励相容的机制。

他认为,把央行资金和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和行业信贷投放挂钩,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另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是具有基础货币投放功能的,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贷的平稳增长。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发力为主

市场人士指出,在国内通胀上行和海外加息压力下,总量工具明显受到制约,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发力为主。

解运亮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增长的撬动作用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2022年,预计增量、存量工具分别可支持信贷投放5,733亿、7,400亿,考虑货币乘数,可撬动新增信贷超10万亿,贡献社融增长3.2个百分点。结构工具通过设计激励相容机制,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认为,若把可能新增的再贷款工具都包含在内,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接近1.5万亿元,这对于今年信贷的平稳增长有重要帮助。疫情降温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快速、有效助力稳增长。

大金融 货币政策动向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